做傳媒這個行業,對於「抄襲」一詞相當敏感,這不是學生因左抄右抄而記過或者踢出校這麼簡單,而是一將功成萬骨枯,將「可恥」像紋身般刺在自己身體一樣,注定一世無運行。近日香港最廣為人討論的抄襲事件,分別是奇華彼岸花廣告被指與內地著名攝影師孫郡的作品神還原;今年「新世界維港泳」邀請拍攝不同名人在浴缸中做出動作表情的作品(由西班牙籍攝影師Rainer Tor-rado操刀)與法國攝影師Alban Grosdidier於2012年拍攝的「Drowning」系列相當相似。

雖然關公已經忙於解畫,不過網民已經將這兩宗罪判上死刑。偷取別人的腦細胞在創意工業橫行的年代猶如死罪,筆者早前到首爾走了一轉,驚訝見到購物區的大街小巷都充斥Gucci T-shirt與及Demna Gvasalia為Balenciaga設計的「變形」單品,友人笑言:「係咁架啦!好出奇咩?」韓國流行文化不斷發展,當地人穿衣品味日漸提高,就連街上的大叔大媽都穿得比鄰近市區穿得「時尚」,但是這種「抄襲」文化的環境下,連「用腦」的功夫都慳番,韓國人又重視知識版權嗎?
外國潮流網站「HIGHSNOBIETY」早前就拍攝了一部關於韓國時裝產業山寨貨橫行的紀錄片,分析年輕一輩對於「正版」的毫不重視,假貨泛濫;新晉韓牌抄襲一線大brand不是新鮮事。片段訪問了曾為《Vogue》、《GQ》拍過照片的韓國攝影師YoungJun Koo,他直言:「韓國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尚風格。」儘管一眾泡菜oppa天生骨架好到人人都可以做model,但是大多數年輕人在乎的是服裝好看與否,模仿或是抄襲抄衍出來的單品多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,想買Supreme不需要等日本引進,要買Vetements、Balenciaga亦有很多「相似」選擇,就連OFF-WHITE、Champion、Gucci腰带隨時可以在街邊買到。




當然馬後炮都要講句,唔係要一竹篙打沉一船人,從近年K-Pop、韓劇、美容和時裝的強勢文化衝擊下,的確影響到部分亞洲人的品味,以2007 年成軍的設章師 JUUN﹒J為例,可謂K-fashion 的先鋒人物,十多年來憑著天馬行空及實驗性的作品,就在國際時裝舞台成功跑出。講真,品味可以參考,世界沒有多少個天才,亦甚少人可以真正的創造潮流,但是明抄就萬萬不能,唔係一句「靚囉」就大晒。正如JUUN﹒J說過:「要生存下去,品牌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獨特身份。」活得自我最有型,從思想到外在打扮都要「獨特」、「原創」,否則同去轉韓國整容整到個個一樣樣有咩分別。
圖片來源:facebook@劉禪、互聯網